首页

艾彩之家

时间:2025-05-29 02:39:29 作者:湖南铜官窑建设短剧拍摄竖店影视基地 年均可产300部 浏览量:86778

  中新网长沙5月28日电 (李杨鸣 陈光宇)“星耀铜官窑·共建湖南微短剧产业新高地”签约仪式28日在长沙望城铜官窑国风乐园举行,签约双方将以“短剧生产+产教融合”为核心,建设涵盖室内拍摄场景超300个、室外拍摄场景超200个,打造集短剧拍摄、产教融合于一体的中部地区最大短剧产业综合集群。

“星耀铜官窑·共建湖南微短剧产业新高地”签约仪式。 望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近年来,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兴文艺形态,微短剧以其独有的内容优势、制作优势、传播优势,日益成为丰富民众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也因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推动创新创业,正成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成为最大的单一内容载体市场。

  站在行业发展风口,湖南高度重视微短剧产业发展,争取了财政1000万元微短剧专项扶持资金,起草修订《网络微短剧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推动全省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印发《“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活动方案》,在政策扶持、产业生态、科技引领等方面出实招、谋实干。

  本次签约建设的基地将围绕长沙核心片场铜官窑短剧基地以及来悦城等分片场进行建设,项目一期拟投入2000万元。基地建成后,将为湖南省乃至全国微短剧的创作、拍摄、制作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切实解决湖南缺乏集约化短剧拍摄基地的难点,有助于打造全省完整的微短剧产业生态链。

  此外,由于微短剧产业自身附带着极强的文娱属性,项目建成后还可通过线上引流、线下转化的文旅新消费场景,实现对项目载体原有文旅业态的升级,并结合项目本身教培属性自带的新媒体高校学生资源,形成“内容生产—人才培养—商业变现”闭环生态。

  签约仪式上,基地运营方湖南竖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入驻铜官窑国风乐园,并与四家短剧承制公司签订200部短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公司董事长李政表示,项目计划分三阶段建设,核心短剧拍摄基地已启动项目装修建设,预计2025年9月投入使用,将为铜官片区文旅与商业业态年增加8000万元至1亿元营收。

  “我们预计招引超50家企业入驻,核心产业企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000个,并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年均培养2000名数字技能人才。”李政表示,基地将依托在地高校资源,设立编剧工坊、主播学院等实训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从课堂到片场的无缝衔接。项目成熟后,年均可产出300部精品短剧,带动数万人就业。

  在发展微短剧产业的新赛道上,望城区作为湖南省第一个“吃螃蟹”的区县构建了良好微短剧产业生态,自今年以来聚焦工作机制、基地建设、主题创作等方面积极谋划、重点推进,不断推动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激发网络文艺创新创造活力。

  后续,望城区还将立足本土资源禀赋,以铜官窑竖店影视基地签约和颂泰影业项目落地运营为契机,联动一江两岸文旅、科创板块,打通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产业合作渠道,在基地建设、剧本创作、承制拍摄、译制出海等方面展开探索,以“服务+文化”双轮驱动,打造湖南省微短剧创制核心高地。(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住建部:全国城市每年再生水利用量约180亿立方米

昆明春茶周活动自2017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8届,吸引国内外众多采购商、经销商参加。本届春茶周活动首次设置茶界三圣(茶祖神农,茶圣陆羽,茶仙卢仝)觐拜仪式。来自澳大利亚、比利时、澳门、广东、海南、山东、江苏等地的两百余名云茶经销商、采购商、代理商、资深茶人齐聚一堂,共品云茶春茗。

海南多地暴雨红色预警 三市县发布停课通知

2020年6月,公安部官网“领导信息”栏目更新,公安部党委委员、反恐专员刘跃进(副部长级)的名字被撤下,表明刘跃进已离任。

吉林天桥岭林区首次拍到中华秋沙鸭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在会上表示,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因为人类多了、消费多了,捕捞多了,海洋渔业资源开始呈现出衰退趋势。渔业管理部门相继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资源。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持续加大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力度。

访韩中国游客数量下降,原因几何?

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前身为法兰克福国际车展,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汽车产业的风向标,是欧洲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车展之一。自2021年起,该展易址慕尼黑。今年博览会将持续至10日。

十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实施百日 闽台往来更加便捷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甲午沉舰水下考古10年成果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作为策展人之一,山东博物馆革命文物部副主任孙艳丽介绍称,展览第一部分为“归去”,以历史纵深视野回溯中国近代海防建设与北洋海军的兴衰史;第二部分“来兮”,系统展示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与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传承”,诠释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和文博工作者的使命是更深入地揭示尘封历史、解读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